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96360793 陳宗信 第56號教室的奇蹟

這算是我今年第一本完整看完的課外讀物,記得我上一次將一本課外讀物從頭到尾完整看完已經是一年多將近兩年前的事了,當時我才大二,正好也是修了李老師開的選修課:數位媒體概論,閱讀的課外讀物是老師上課推薦閱讀的書籍,當然也一樣有寫心得,那算是我人生第一次將一本課外讀物完整從頭到尾看完的一次。

小時候,學校裡的老師偶爾也會指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撰寫心得報告,雖然我都會看,但是每次都只翻個幾頁就沒繼續往下看了,當時我之所以會閱讀那些課外書籍的理由,就如同「第56號教室的奇蹟」書中所提到的「因為這本書在書單上,所以老師要我們讀。」「測驗會考到這本書。」「我必須看這本書,這顆才能過關。」等,因此我從小就沒有培養起閱讀課外讀物的好習慣,總是會替自己找個理由,我會認為我的課本參考書等課內的書籍都念不完了,哪有時間去看那些課外讀物,念那些課外讀物根本就是在浪費自己時間;不然就是好不容易可以休息或是假日有空閒的時候,我也會覺得難得可以好好休息,幹嘛還要看書,平常上課就已經看很多書了。也因為這樣,我從小到現在,真正完整讀完的課外書籍,用十根手指都可以數的完。

當時我修了李老師的課我就明顯的感覺到老師的上課方式和我遇到過的所有老師都不太一樣,老師上課不單單只是教授課本的內容知識,更重要的是老師相當注重閱讀理解這方面,不論是課本上重要的內容敘述理解外,老師每堂課也會推薦一些課外書籍,鼓勵我們多閱讀,培養我們閱讀的習慣,這是我從來沒有遇過的。看完「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也讓我深深感受到,李老師的教學方式有部分就有像作者雷夫老師一樣,除了利用不同的方式來讓我們對課堂上所教的內容能更有印象容易理解,更有感覺之外,老師也漸漸培養了我閱讀的習慣,讓我漸漸覺得「閱讀不是一門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我想這學期的這堂微積分課,我不但可以很容易的學好微積分,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更重要的是老師培養了我閱讀的習慣興趣,以及正確的讀書方式。

大家都認為雷夫老師是一位好老師,他對教育的熱忱,無論是在語文、數學、歷史、自然、體育等活動,他都能有效的管理他的學生,他運用了各種創意的方法與策略,首先他用信任取代恐懼,讓他的教室裡,沒有害怕這兩個字,讓學生可以信賴的依靠,講求紀律,處罰合乎邏輯,也因此成為學生的榜樣。此外雷夫老師在教室實施模擬真實人生的經濟制度,讓學生從小就能對經濟責任有充分了解。並利用音樂、電影欣賞、班級旅遊的行前教育,以及戲劇演出,這些與學生本身相關的教材和情境讓學生引起共鳴,使學生不論在知識或品格上都能有美好的學習經驗。但這些方法與策略,還是要依照學生的狀況與問題,不斷的改變開發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也是目前台灣教育改革以及所有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或家長,可以參考學習的典範。

我這學期也修了資管系的一門選修課,而那堂課的陳文輝老師對於目前台灣的教育改革也相當的不滿,他上課時也常常會跟我們談他對教育的想法,陳老師上課也相當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幾乎每堂課都會有不同的活動和同學能夠互動,雖然只是堂選修課,但陳老師他有一本本子,裡面每一頁都記錄著每一位學生的所有資訊,他說課堂上的每位學生他都會一個個認識,且每堂課上課前,老師都會先到教室將桌椅排成一個半弧形,他說他試過這樣的坐位安排較能讓每位學生上課都能專心,也方便老師和學生彼此的互動,比較不容易因為無聊就開始聊天。

我發現,其實很多老師都很努力在改變自己的教學及帶學生的方式,但是或許現在的教育重點仍然放在最後學生成績單上的分數,而忽略了一些細微且甚至比分數更重要的品德教育,我相信這也是現在很多老師們心中的無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